预估游客人数: | 1573人 | 75657人 | 56756人 |
近年来中国阿胶博物馆,阿胶业竞相发展,众厂家广告迭出,多以正宗自谕,大家各自有理:
——古东阿的企业(现阳谷境内的阿城镇企业)说:“古阿井”在此,吾最正宗!
——老东阿的企业(现平阴县境内的东阿镇企业)说:“狮耳山、狼溪河在此”,俺最正宗!
——今东阿的企业(现平东阿境内的企业)说:我的地名就是东阿,中国阿胶得龙头在此,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此,中国阿胶博物馆在此,中国阿胶文化苑在此,我最正宗!
谁是最正宗的东阿道地阿胶呢?
为正本清源计,特躬亲走访,查考资料,取得可靠结论。
据考,东阿命县,始于秦,北宋开宝二年,(公元969年),河水为患,渐次于明洪武八年(公元1375年)迁城东阿镇。在此之前,中国的阿胶都来自古东阿的阿城。公元1375年随着政治中心的完全转移,加之阿井水日涸,狼溪河成为新的制胶水源,东阿镇成为中国的阿胶中心。故,历史上对阿胶的描述及记载均以“古东阿”的阿城和老东阿的“东阿镇”为多。
解放后崛起,一批新兴的阿胶企业,比如东阿阿胶集团,百年堂、史美生阿胶、修园阿胶、古胶阿胶、益生堂阿胶、东方阿胶等崛起,直接使用东阿地下水,东阿县形成中国的新阿胶之都。
古东阿 唐宋时期,东阿在今天的阳谷阿城镇,古阿井就在今阳谷阿城镇西北2公里处的岳庄村。阳谷阿城胶业、古井阿胶等企业在此,因此,阳谷阿城镇可称为“古东阿”。
老东阿 公元1048年,黄河在商胡埽(河南濮阳东北)决口。公元1194年,黄河在阳
武(河南原阳)决口,水淹东阿。加之明清时期,阿城水源枯竭,狼溪河成了新水源,遂迁往平阴县东阿镇,1915年,邓氏树德堂代表中国在巴拿马博览会获金牌。今属济南市平阴县的东阿镇,是后来的东阿中心地,现有福胶集团所在。因此,平阴东阿镇可称为“老东阿”。
今东阿 解放后,由于区域划分问题,阿城镇、东阿镇分别划归平阴和阳谷,新的东阿县因东胶集团和百年堂等明星企业云集崛起,东阿成功申报了阿胶的世界非文化遗产,成为现代的阿胶之都。今属聊城市东阿县铜城镇。1947年以后,东阿县的铜城镇成为东阿县驻地,今阿胶产量最大的东胶集团和东阿百年堂、史美生阿胶、修园阿胶、古胶阿胶、益生堂阿胶、东方阿胶等企业群崛起,特别是龙头企业东阿阿胶集团在东阿建立了中国阿胶博物馆、阿胶文化苑,成功申报了“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”,现在东阿县已经被国家命名为“中国阿胶之乡”,并与茅台镇、景德镇一道,成为受国家原产地保护的中国三大传统特产名镇。因此,今天的东阿县城可称为“今东阿”。
古代医学家判断阿胶的真伪,一个最重要的标准是看是否取水于阿井水系,而不是取决于驴皮质量。明代江南一带用正宗驴皮制作的胶,则被当时医家称之为“驴皮胶”,认为与正宗阿胶有高下之别,不可混淆。
古今的东阿道地阿胶虽不是一地出产,但是使用的都是同一水系——济水地下潜流,所以制造出的阿胶品质始终如一。如今东阿阿胶只是我们说它是“道地阿胶”的一个代名词,这一名字的含义,并不是“东阿所造之胶”的意思,而是代表了阿胶的优异品质。
阳谷阿城的古阿井,东阿镇的狼溪河,以及东阿县的地下水,都造出或曾经造出了优质的阿胶,都是曾经是、历史上是,或者现在是东阿道地阿胶的出产地。阿胶原产地,可以简单地理解为“泛东阿区”,即只要是东阿出的阿胶都是道地阿胶——不管他是古东阿,老东阿,还是今东阿,大家都是东阿道地阿胶。
关于是哪家的质量好坏,那就不是企业说了算了——那得看中国最权威的管理部门的检验报告—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检测的结果,因此,无论是谁,如果再去争论哪个地方所出的阿胶是最正宗的,就显得很没有意义了。
天下阿胶出东阿,千年阿胶百年堂,国药一绝千年香,阿胶一品百年堂。在250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,不管东阿所在地如何变迁,但是东阿历代的阿胶人还是始终恪守 “遵古训戒见利忘义必堂堂正正做人,求正品忌粗制滥造必道道地地真胶”的胶训,严格按照“古方、古法、古料、古工艺、”的原则,利用上等的皮料和当地的东阿水以及得天独厚的冬季气候熬制“最传统的阿胶”,也因此,东阿产的阿胶一直被历代名医公认为“阿胶之王”、“圣药之王”。
而作为东阿道地阿胶之一的百年堂阿胶,更是希望把阿胶打造成中国的国礼,中华的名片,华夏的形象,让国人以及全世界,享受到2500多年的纯生态、纯自然的阿胶!
寻览国药瑰宝,知其源头出处,故事的结尾,我们重温阿胶之乡的民谣
小黑驴 白肚皮, 粉鼻粉眼粉蹄子, 狮耳山上去吃草,
狼溪河里来饮水, 永济桥上遛三遭, 魏家场里打个滚,
及至冬至取了皮, 天地精华阿井水, 加上金锅银铲子,
桑火古方古工艺, 水火相济熬灵胶, 七七四十九天成,
黑如翳漆凝若脂, 透如琥珀润如玉, 经夏不湿冬不软,
培元固本滋阴阳, 美容养血润脾肺, 安胎调经不老药,
百年老胶效犹存, 老坊老号老地方, 千年阿胶百年堂,
阿胶首选百年堂。
版权归百年堂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
百年堂张丽
转的 只做参考吧 其他的争论也没太大意义
版权所有:四川自助游攻略有限公司 CopyRight(C) 2014 East All Right Reserved.
技术支持:四川自助旅游 网站地图 备案号:粤ICP备32654589号